江蘇省宿遷市宿城經濟開發區隆錦路68號
“自從村里推行垃圾分類,我家可是省了不少錢呢!很多生活用品都是通過分類投放垃圾積攢積分,然后從機器里直接兌換的,既環保又實用。每次看著積分一點點增加,心里別提多高興了!”濱州鄒平市黃山街道侯家村村民李阿姨滿心歡喜地分享道。
侯家村李阿姨手拿垃圾分類積分兌換的生活用品,笑容滿面
作為全國文明村,黃山街道侯家村也是濱州市首個智能化垃圾分類試點村。據了解,侯家村目前已累計投資70余萬元用于安裝智能垃圾分類設備。走進侯家村,可以看到擺放整齊的智能垃圾桶,不同于傳統垃圾桶的“臟、亂、差”,智能垃圾分類箱采用智能密閉式設計,操作便捷人性化,外觀干凈整潔,優化小區環境的同時,也為居民提供整潔規范的投放環境。
侯家村村民張先生在垃圾分類機器旁進行刷卡確認,等待投放紙箱
2021年以來,侯家村按照“試點先行、系統推進、分步實施、全民參與”的原則,引進高端智能分類設備,創新實施持卡投放等科學方式,探索建立村民積分制家庭與文明家庭評選等長效機制,充分激發村民的參與熱情?,F在的侯家村,不僅環境變得更加整潔美麗,而且村民們的環保意識和文明素養也有了顯著提高,成為了全街道推廣垃圾分類的典范。
家里分好類、定時拎下樓、定點精準投……這是黃東村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的“三步曲”。“您這袋垃圾里沒有電池吧?有的話需要單獨拿出來丟進有害垃圾箱內。”“其他垃圾請丟進黑色的垃圾箱,您要是覺得無法分辨垃圾種類,可以咨詢我們。”每天的早晚固定投放時間,都有垃圾分類引導員值守在黃東村的投放點,協助村民精準投放垃圾。
黃東村垃圾分類引導員耐心指引,確保村民正確投放垃圾,共同守護清潔環境
黃山街道充分發揮村“兩委”、小區志愿者、社區黨員及樓棟紅管家等各方力量的協同作用,設置引導員、黨員勸導崗,創新“現場督導”+“上門培訓”模式,包片包戶精準指導,上門入戶開展知識普及活動,讓“綠色、環保、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更加深入到居民心中。
清晨六點鐘,伴隨著一陣收垃圾的喇叭聲響,太和村的張大姐提著自家的分類垃圾放在了大門外。環衛工人會熟練地把垃圾裝到清運車上,準備前往下一戶。“自從開始垃圾分類上門收集后,倒垃圾方便多了,這么熱的天也不用走很遠,把垃圾放在自家門口的垃圾小桶內,到了固定時間有專門的環衛工人上門收。”張大姐說道。
清晨,太和村的環衛工人忙碌著,挨家挨戶收集垃圾,為村莊帶來整潔與清新
這是以太和村為代表的其他村繼撤桶后推出的定時上門收運垃圾的新舉措。將分散的垃圾桶撤除,合并放置在垃圾分類管理點位上,設置垃圾分類亭,同時采取定時定點“上門收集”的方式,進一步改善了村內的人居環境。目前黃山街道轄區內設有22個垃圾分類亭,環衛工人108名,自卸式垃圾車四輛,電動垃圾收集車23輛,通過資源的合理配置,推動垃圾分類工作持續順利進行。
太和村的分類垃圾桶整齊排列,彰顯環保新風尚,助力村民共建綠色美好家園
自垃圾分類工作啟動以來,黃山街道高度重視,通過廣泛宣傳、深入教育、完善設施等一系列措施,不斷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向縱深發展,獲評濱州市第一個“山東省2023年度生活垃圾分類示范街道”。侯家村和黃東村作為試點村,更是先行先試,率先在全街道范圍內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取得了顯著成效,獲得“山東省2023年度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莊”稱號。這一系列榮譽的獲得,不僅標志著黃山街道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上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也為周邊地區乃至全市的垃圾分類工作樹立了標桿。
近年來,黃山街道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圍繞全面建設高質量發展創新區、高品質生活承載區、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示范區、高標準工作先行區、高顏值城市展示區,立足打造全省一流垃圾分類示范區,探索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為美化城市環境提供“黃山借鑒”。